關注微信
小程序

玉米直補能否成為農民的救命稻草?

作者:今日頭條 本站發(fā)布時間:2016年03月18日 收藏

  當前,國內玉米市場價格走勢如坐“過山車”,不但面臨“高產量、高庫存、高進口”的“三高”問題,同時還面臨儲玉米收購價格下調、市場需求恢復增長緩慢的問題。

資料圖

  近日,一篇《重磅!玉米直補終于來了》很火,但看了半天,也沒看出什么,倒是看明白了一件事,農民手里還囤著大量的玉米,但玉米價格下降這是不可逆轉的,即便有了玉米直補,也彌補不了無數(shù)農民的心碎!

  1:玉米由收儲改直補確定性大大增強。

  其實,不管是收儲還是直補,根本無法改變玉米價格下行的趨勢。有一個殘忍的現(xiàn)實擺在我們的面前,截至2月20日,2015/2016年度中國臨儲玉米累計收購總量已達到8382萬噸。這些庫存總是要消化的吧!去庫存已經成為熱點,國家不可能再大量的收購玉米!

  2:國際玉米價格僅1000元/噸,國內玉米價格高達2000元/噸。

  看著這個價格區(qū)別,除了詫異還有無奈,國內的機械化水平和國外無法相比。在中國,一個人種100畝地,能累個半死。在美國,一個人種植五六千畝,甚至上萬畝,根本不算什么。中國的農民更辛苦,而且種地根本不掙錢。**悲慘的是,種出來的糧食還賣不出去,一不小心就要砸手里!

  3:進口玉米到岸完稅價格1500元/噸,為什么還要選擇國內的?

  市場化定價或許是解決當前玉米供需矛盾的****出路。也就是說要忽略機械化水平,將國內玉米和進口玉米縮小價格差距??s小價格差價的****手段就是國內玉米降價,降到跟進口玉米一個價格,才能刺激市場,這樣那些養(yǎng)殖企業(yè),才會更多的選擇國內玉米!

  4:玉米直補300元/噸,到底有多大的作用?

  按照專家的分析,預計政府玉米目標價格定在1400-1600元/噸的水平較為合理,同時還將配合固定補貼300元/噸以保障農民利益。要是玉米價格降到七毛錢一斤,就算加上每斤一毛五的補貼,一斤能有八毛五。但是對于農民來說,還是覺得不掙錢。更可悲的是,受大環(huán)境的影響,很多地區(qū)一斤玉米五六毛,都沒人收購,滯銷現(xiàn)象嚴重。

  5:玉米直補或按試點地區(qū)目標價格進行補貼。

  為了促進農產品區(qū)位調整,令玉米種植向優(yōu)勢產區(qū)轉移,此次直補政策大概率只會在東北、黃淮海等部分地區(qū)執(zhí)行。也就說,不是所有種植玉米的農民,都會得到這部分的補貼,你不是優(yōu)勢產區(qū)的農民,根本享受不到這部分補貼。你不是優(yōu)勢產區(qū)的農民,還是謹慎種植玉米吧!

  6:玉米直補,是農民的救命稻草嗎?

  一旦直補細則正式落地,我們預計玉米現(xiàn)貨價格將迅速暴跌至1600元/噸以下。先是暴跌,再給你一斤一毛五的補貼,能彌補豐產不豐收的心痛嗎?一旦玉米價格繼續(xù)下跌,對于優(yōu)勢產區(qū)的農民來說,**少還能有個價格直補,那些非優(yōu)勢產區(qū)的農民,只能承受價格下跌之痛,不能享受補貼的便利!

  7:玉米種植面積有效調減,才是根本目的。

  直補細則**快于兩會結束后出臺。從政府角度而言,改革收儲政策的目的無疑是引導農產品種植方向。說白了,國家不希望農民再大量的種植玉米,也不希望農民背負過多的經濟負擔,才有了“鐮刀灣”地區(qū)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,政府不能強制不讓你種玉米,但不會為盲目種植者買單!

  8:你手里的玉米,還要繼續(xù)囤嗎?

  當前國儲玉米庫存過高,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,政府為盡快解決該難題,很可能效仿當年棉花在收儲改直補后進行大量拋儲,這或更加加劇玉米價格下跌的幅度和速度。這意味著,一旦直補政策出臺,玉米價格會更慘不忍睹,不要指望直補以后,玉米價格能回升,繼續(xù)囤下去,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!

分享到:
新聞來源地址:
  • 發(fā)布于2016-11-21 11:48
    我們這兒承包村里,五荒地,種玉米。沒有玉米補貼,我種了二百多畝,一分錢補貼都沒有。  --來自農機通手機版
  • 游客
    發(fā)布于2016-07-18 21:41
    照這樣下去,誰愿種地  --來自農機通手機版
  • 游客
    發(fā)布于2016-03-20 05:23
    我這里怎么沒有玉米這么個價錢???鎮(zhèn)上收購一塊呢,我做養(yǎng)殖的需求幾萬斤玉米每年  --來自農機通手機版
  • 老農
    發(fā)布于2016-03-19 17:42
    老農該上吊了吧!  --來自農機通手機版
  • 發(fā)布于2016-03-19 06:33
    照這樣下去,其不是害了更多的中國老百姓?! ?-來自農機通手機版
加載更多